2025年5月,欧盟委员会的一则公告引发全球贸易圈关注 —— 正式启动对中国新型乘用车及轻型卡车轮胎的反倾销调查。根据欧盟委员会官网公示,此次调查针对的是欧盟 CN 编码为 4011 10 00 和 4011 20 10 的轮胎产品,背后是欧洲轮胎产业对 “中国低价倾销损害本土利益”的投诉。
这对爱尔兰来说,可不是“远在天边的贸易摩擦”。作为欧盟成员国里的 “外围岛国”,爱尔兰物流业对进口轮胎的依赖度极高 —— 毕竟海运、陆运的成本本就敏感,轮胎一旦涨价,整个行业的运营负担都会直线上升。
更特殊的是,后脱欧时代的爱尔兰,还扮演着欧盟与英国之间“贸易桥梁”的角色。这场看似针对中国轮胎的反倾销调查,会不会通过这座“桥梁”产生连锁反应?爱尔兰物流业又该如何应对成本压力与供应链重构的挑战?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。
事件背景:欧盟反倾销,不是“突然发难”
其实,欧盟对中国轮胎的反倾销动作,早有铺垫,是中欧贸易摩擦的延续。
根据Tyrepress 中国的数据,2021 年以来,中国对欧盟的轮胎进口量增长了51%,且价格普遍低于欧洲本土及其他竞争对手。这种 “低价优势” 让欧洲轮胎产业坐不住了 —— 由欧洲轮胎企业组成的 “反对不公平轮胎进口联盟” 直接向欧盟委员会投诉,称低价倾销导致欧洲轮胎行业面临 “去工业化” 风险,不仅影响了约 7.5 万个直接就业岗位,还波及到规模超 180 亿欧元的欧盟轮胎市场(数据来源:欧盟委员会官网)。
在此之前,欧盟已经对中国的公交车和货车轮胎实施了反倾销、反补贴措施;这次把范围扩大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,显然是要进一步“保护本土产业”。按照欧盟的流程,此次调查预计在 14 个月内完成,要是前期找到 “初步证据”,8 个月内就可能对中国轮胎征收临时关税。
对中国轮胎企业来说,这意味着不小的风险:订单可能终止、产品价格需要重新审核,甚至可能流失欧洲客户。更关键的是,2026 年 7 月的终裁如果落地,关税很可能会延长,相当于把部分中国轮胎企业 “挡在欧洲市场门外”。
反过来,欧盟的这一举措也可能引发中国的反制,进而影响更广泛的中欧贸易关系。在全球供应链本就紧张的当下,欧洲物流企业不得不提前思考:这条依赖中国轮胎的供应链,还能稳定多久?
对欧盟物流业:轮胎涨价,牵一发而动全身
轮胎是物流运输的“脚”,脚的成本涨了,整个物流链都会受影响。
根据Trojan轮胎公司的数据,欧盟一旦对中国轮胎加征反倾销税,每条轮胎的进口成本预计会增加 21.12 至 78.90 欧元。
这个数字看似是 “轮胎的涨价”,实则会层层传导到物流行业的各个环节:
1. 成本直接飙升,利润空间被压缩
对物流公司来说,首当其冲的就是采购成本上涨—— 尤其是依赖轻型卡车的快递、城市配送企业,轮胎更换频率高,涨价带来的压力更明显。有人可能会问:既然中国轮胎贵了,换成欧洲本土或其他国家的轮胎不行吗?问题在于,这些替代品的价格本来就比中国轮胎高,换供应商相当于“从一个涨价跳到另一个高价”,最终还是得自己消化成本,利润空间自然被压缩。
2. 运输效率受影响,时效性打折扣
轮胎价格涨了,有些物流企业可能会想“延长轮胎使用时间”,结果很可能导致维护延误 —— 旧轮胎的故障风险更高,一旦在路上出问题,不仅要花额外的维修费用,还会耽误货物配送的时效,影响客户体验。
3. 环保压力叠加,短期更难应对
欧盟一直在推“绿色物流”,本就要求物流企业计算碳足迹、减少排放。反倾销措施虽然可能加速欧洲本土轮胎制造(本土生产减少海运碳排放)和轮胎回收产业的发展,但短期内,物流企业要同时应对 “成本上涨” 和 “碳足迹计算复杂化” 的双重压力,难度不小。.
除此之外,供应链也会被重塑:中国轮胎厂商可能会转向东南亚、非洲等新市场,而欧洲物流企业则需要调整进口路线—— 比如从原来的 “中国直运欧洲”,改成 “中国→东南亚→欧洲”,或者增加空运比例,这些都会进一步推高物流成本。综合市场分析来看,2025-2026 年欧洲物流行业的整体成本,可能会因为这次反倾销措施上涨 5%-10%。
对爱尔兰物流业:岛国属性 + 中小企业为主,压力更突出
如果说欧盟物流业是“普遍承压”,那爱尔兰物流业就是 “压力加倍”—— 因为它的 “特殊性” 太明显了。
作为一个外围岛国,爱尔兰的轮胎市场几乎完全依赖进口;再加上本地物流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,抗风险能力本就较弱。
根据爱尔兰国际货运协会(IIFA)官网的信息,早在欧盟对中国巴士、卡车轮胎实施反倾销措施时,爱尔兰物流供应链就已经受到了影响;这次调查范围扩大到乘用车、轻型卡车轮胎,无疑是“雪上加霜”。
具体来看,爱尔兰物流业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三点:
第一,中小企业扛不住成本上涨。
轮胎涨价直接增加了车辆维护支出,对资金本就不充裕的中小企业来说,要么压缩其他开支,要么提高服务价格—— 但提高价格又可能失去客户,陷入 “两难”。
其次,对英贸易受波及,农产品出口遇挑战。
爱尔兰对英国的贸易依赖度不低,尤其是农产品—— 根据都柏林理工大学(tudublin.ie)的科研数据,2024 年爱尔兰农产品对英出口额达 56 亿欧元。这些农产品大多靠轻型卡车运输,一旦轮胎成本上涨导致运输费用增加,或者轮胎短缺导致运输延误,都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出口效率,甚至可能因为新鲜度下降造成损失。
第三,10 万就业岗位受牵连,行业稳定性存疑。
爱尔兰物流业支撑着约 10 万个就业岗位,一旦行业因成本压力缩减规模,或者因为供应链问题导致业务减少,很可能引发裁员。虽然长期来看,这或许会倒逼爱尔兰发展本土轮胎再制造产业,但短期内,行业的不确定性会显著增加。
破局点:爱尔兰的“桥梁角色”,能派上用场吗?
后脱欧时代,爱尔兰有一个独特的优势—— 凭借《北爱尔兰协议》,它成了欧盟与英国之间的 “贸易桥梁”。这个优势,能不能在轮胎反倾销的背景下发挥作用?脱欧后,爱尔兰与英国之间的滚装船(Ro-Ro)货运量下降了 60%(数据来源:publicpolicy.ie),但这也意味着,这座“桥梁” 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。具体来说,爱尔兰的 “桥梁优势” 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:
首先,借道英国,降低关税成本。
欧盟的反倾销税针对的是“中国直运欧盟” 的轮胎,但英国脱欧后,并不受欧盟反倾销政策的约束。这就意味着,中国轮胎厂商可以先把轮胎运到英国,再通过爱尔兰中转到欧盟其他国家 —— 而爱尔兰作为 “桥梁”,可以利用自己的港口(比如贝尔法斯特港)成为中转枢纽,既帮助中国厂商避开部分关税,也能提升爱尔兰港口的货运量,带动物流就业和收入增长。
其次,优化供应链,打造区域分销中心。
爱尔兰可以依托自己的地理位置,打造“中欧轮胎分销中心”—— 一方面吸引中国厂商在爱尔兰设立仓库,通过英国中转轮胎;另一方面,也可以为欧盟其他国家的物流企业提供轮胎采购服务,成为连接中英欧的 “节点”。
不过,挑战也同样存在:爱尔兰虽然是“桥梁”,但毕竟是欧盟成员国,必须遵守欧盟规则。如果大量轮胎经英国进口到爱尔兰再分销到欧盟,可能会引发欧盟的审查,导致海关程序更复杂、成本更高。所以,要想用好“桥梁优势”,爱尔兰还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 —— 比如简化海关流程,推广使用 ICS2 海关系统(信息来源:IIFA 官网),降低物流企业的通关成本;同时,物流企业也需要提前与海关、供应商沟通,确保中转流程合规。
总之,应对不确定性,爱尔兰物流需要“两手准备”。
欧盟对中国轮胎的反倾销措施,本质上是“保护本土产业” 与 “维持物流成本稳定” 之间的权衡。对爱尔兰物流业来说,短期内的成本压力和供应链调整不可避免,但长期来看,也可能是一次 “转型升级” 的机会。
未来,爱尔兰物流企业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应对:一是多元化采购,除了中国和欧洲本土,也可以关注东南亚、南美等地区的轮胎供应商,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;二是推动数字化转型,通过物流管理系统优化路线规划、减少车辆空驶率,用效率提升来抵消部分成本上涨。
-
这场轮胎贸易摩擦,也再次凸显了中欧贸易的复杂性—— 与其相互施压,不如通过对话找到平衡点。对爱尔兰来说,如何守住 “桥梁优势”,同时降低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,将是未来两年物流行业的关键课题。
-
我们也会持续关注事件进展,为大家带来最新的分析。
立即联系获取定制方案 ↓
官网:https://e2g.ie邮箱:[email protected]
电话/ WhatsApp:+353 83 185 0466
微信:https://work.weixin.qq.com/ca/cawcdeb5eee187dc8a
📞 Phone / WhatsApp: +353 83 185 0466
💬 WeChat: